来源: 2021-11-29 13:36:37
解封不解防!三级预检分诊,严格闭环管理
11月23日,成都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,城市烟火依然。在疫情远离市民的同时,有一群人,仍然坚守防疫一线。5天以来,市区各大医院,有一群医务人员依然身穿防护服,佩戴面屏,守在医院大门口。而大门,仅仅是一系列院感防控的第一关。
医院
三级预检分诊
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
“请佩戴好口罩,测温,出示您的健康码,保持一米距离。”进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门,这是记者和旁边的市民,必然会听到的一句话。大门口的电子屏上,也播放温馨提示。
完成这些程序,医务人员又问了流行病学史,最后说上一句“谢谢您的配合”,就诊人员才能进入医院。
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部部长介绍,为了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,该院始终在严格执行“三级预检分诊”。进入大门,只是第一级,随后进入门诊大厅,再到各个科室,又有两级。“每一级都要严格测温、亮码、检查流行病学史,最后还要输入电脑。”
针对发热门诊,市一医院还执行了严格的闭环管理。当病人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十大症状,即进入闭环就诊流程,在隔离病房等待核酸检测的结果。如果检测呈阳性,则会闭环运送到定点医院。在此过程中,对相关医务人员也会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。
记者看到,成都市第二、三、四、五人民医院等,也都执行类似的院感防控措施。
成都市公卫中心院感部主任段晓菲介绍,第一是对通道、入口的管理、梳理。该中心每天安排专人值守,落实测温、扫码、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的工作。例如所有来院的患者和陪护,必须到指定的出入口进出医院,同时落实预检分诊、首诊负责制等工作。
另外,普通病区患者和陪护的管理也在加强。段晓菲说,所有的病区均实行24小时门禁管理,患者不得随意外出,如果必须外出检查或转科,需要凭专门“腕带”进出;陪护也均需根据核酸检测报告办理陪护证,不得随意离开。
解读
人人都要做院感防控的实践者
早在今年8月,成都市就发布了疫情常态化防控十条措施,其中第四条是“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”。对此,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部部长郭华解释,该措施着重强调闭环管理,闭环管理要分两个层面来理解。
第一是患者的就诊流程要形成闭环,整个诊疗过程要在发热门诊的区域内完成,降低疾病在院内传播的风险;第二是对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,当工作人员接触了阳性患者后,需要隔离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工作。另外,成都市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针对阳性患者的转运,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风险排查制度,实现确诊患者的闭环管理。
什么是预检分诊?什么是首诊负责制?郭华介绍,预检分诊是通过来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和询问流行病学史,来判断是否有呼吸道症状、是否有发热特点等,尽可能筛查出风险患者,集中到发热门诊进行就诊。让他们在相对独立的区域,减少给其他患者带来风险的几率。预检分诊在医疗机构分成三级,不同的医院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三级预检分诊工作。
在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,如何满足发热病人的就诊需求?郭华介绍,这就需要进行闭环管理。例如在发热门诊,都设置包括抽血、核酸检测、超声、CT等在内的检查区域,以满足发热患者的需求。而首诊负责制,要求接诊医生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,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,这也是对患者的服务承诺。
院感工作的难点是什么?郭华表示,难点在于要求人人都要做感控的实践者,然而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经历,不同的生活方式,不同的工作习惯,所以在感控的过程中,需要不断地去督导、关注,帮助大家去思考和理解院感工作,从而降低自己的风险。
背后
他们是确保医疗安全的
第一道防线
医院感染管理科,即“院感科”,于大众而言陌生又遥远,但却是医院确保医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。
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控护士姚秀芝有着11年专业历练,先后在重症医学科、感染性疾病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儿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。她不仅是一名临床护士,还是院内的感控护士。 疫情发生后,院感防控则成了重中之重。她每天要监督和指导工作人员正确穿脱防护用品、监测手卫生,排查感控隐患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、拍照汇报医疗废物。
打开姚秀芝的手机相册,全是她需要在工作群里每天“打卡”的项目——“五张照片”,负责医疗废物转院的工人是否穿戴整齐,打包好的废弃物,称重量、打印条码及工人是否走在指定的转院路线上……11月的疫情中,她一连9天没有回过家。
从白天到黑夜,郭华要在各个科室“查漏补缺”,到每个点位“添砖加瓦”,帮不同的部门“牵线搭桥”,还会收到来自全市同行的咨询。每天百余个各类问题,让她的两部手机就没停过,“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建议,帮助各个有需要的单位织牢疫情防控网。”
一年来,郭华能睡够、睡安稳的夜晚屈指可数,高强度的工作之下,每天的平均休息时间仅四五个小时。
早在2020年1月,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党支部书记、科长杨磊,就主动取消休假,打消回重庆老家的念头,决定在岗位上“拼了”。在该院,院感科还承担着可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、疫情数据收集报告、传染病报告、协调协助辖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、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追踪、协助病例转运、指导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处置、指导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工作。
11月疫情来临时,市二医院进入紧急状态,杨磊在医院熬了4个通宵。从杨磊的通话记录看到,凌晨1点、2点、3点……每隔半小时至一小时都有工作电话找他,睡不安稳的夜晚却换来了工作对接的顺利。数量激增的群众到院核酸检测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日常诊疗工作也平稳运行。
在制度完善的背后,还需人来坚守。一个个院感医务人员,就像一个个医院的防控“守门员”。
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【编辑:卞立群】
关键词: